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办公厅 | 2020高考全国卷大变:将有“过渡试卷”&“真实试卷”!附考试说明&历年考试表

点击右边关注 许兴华数学 2022-07-17


【读者必看】为防止喜欢《许兴华数学》的朋友失联,敬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备用公众号《许兴华文摘》:

【几点说明】公众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投稿到QQ邮箱: 81983781@qq.com.

(5)本公众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

高考为什么没有全国统考一套卷子?这样的考虑其实“用心良苦”试卷会有一些“过度”的变动



2019年高考试题相较往年变化较大,2019年高考命题特点直接体现出2020高考及今后的命题趋势。本文总结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的试卷点评,供2020/2021届师生参考。

从2019高考各科变化,看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

No.1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

稳中有变,助力破解应试教育。2019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试题的排列顺序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主观题的布局进行动态调整,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No.2今年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以下变化

New新题型

2.新增双空填空题。全国卷Ⅱ第16题填空题设置两个空,试题难度增大,思维量加大。

New新考法

1.概率统计,爆“冷”压轴解答题中,一改导数题为解答题压轴题的地位,全国卷Ⅰ第21题首次出现概率统计与数列交汇的试题,综合考查分布列与数列知识,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体现知识的融合。

2.选考题考查内容调整全国卷Ⅰ和卷Ⅲ第23题打破常规,把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改为利用综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3.素材创新,渗透德智体美劳等五育

(1) 全国卷Ⅰ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题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2) 全国卷Ⅱ第13题以高铁发展成果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体现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结合,体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3) 全国卷Ⅰ第15题引入篮球运动研究获胜概率,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体育教育的要求;

(4) 全国卷Ⅲ第16题是以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为素材命制的立体几何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语文成为“大杀器”“拉分王”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 :

New新考点

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New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原因。

New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

(1) 词语辨析

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 补写句子

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 新闻压缩

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

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

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

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6.写作

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

Hard高考语文难在哪儿?

仔细看过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II、卷III后不难发现,所谓的“难”集中在这3个方面:

1. 阅读能力差=做不完

“题目太多、字数太多根本做不完!”让很多考生叫惨连天。他们正是温儒敏教授口中说的“15%的人”。

开今年的高考试卷,乍一看满满都是文字!去年说的“高考变革”已经实现,所有题目都在默默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2. 凸显应用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及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压力与肥胖、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3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全国Ⅰ、Ⅱ、Ⅲ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不管是面对文学审美还是实用求知,不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全国Ⅰ、Ⅱ、Ⅲ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3. 不积累古诗文 = 重本变二本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读名著行不通!不积累古诗文行不通!不会写作行不通!轻视语文行不通!

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凸显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最新的考试大纲中,着重强调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也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在2019年高考各科试卷中,学科核心素材的价值已经凸显。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20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在2018年高考各科试卷中究竟有哪些体现呢?

语文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之下有语文应用的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设置5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中之一,准确把握历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这些任务要求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全国3套试卷的第17~19题都是重点考查对词语运用、语篇衔接、语病修改或标点符号的运用,但这种考查并非孤立、简单、直接展开,而是被设置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有助于考生结合人生体验进行理解,推动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的落地。

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国卷中,材料广泛涉及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嫦娥四号”等国家发展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中国书画等文化热点,压力与肥胖、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3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国Ⅰ、Ⅱ、Ⅲ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不管是面对文学审美还是实用求知,不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全国Ⅰ、Ⅱ、Ⅲ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推荐阅读】高考巨变! 考试大纲将取消, 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技术和理化生操作或纳入统考

数学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有效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

2019年的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题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文综

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5题结合商鞅变法的历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和基本能力;文科综合Ⅱ卷第46题结合抗日战争和二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中国战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强调了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的考查。

文科综合全国IV卷第24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基于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关注经济现象、思考应对策略。试题要求学生懂得扩大开放对国内企业可能造成的挑战,进而运用企业运营的相关知识,从品牌、研发、品质、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富有经济内涵,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6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阿拉曼战役为素材,引导考生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文综全国I卷第6~8题,通过提供小尺度森林铁路地图,考查考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和身边事物去思考、探索和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中学对于地图的教学由学习地图知识转为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工具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文综全国I卷第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的真实案例为线索,围绕汽车产业布局、汽车市场特点、汽车生产成本以及汽车产业退出的影响等现实问题,把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从发展到退出的过程与地理因素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理综

以情境化试题加强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如:全国III卷第28题以氧气直接氧化氯化氢生产氯气的工业生产为素材背景,让学生分析进料浓度比、反应温度以及产物的处理对氯气的产率以及工业能耗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提高生产效率的2种方法。

丰富试题呈现形式,用精美的图片呈现既有美感又有科学意义的物质反应和结构,展示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绚丽色彩和多姿形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反应的变化美以及物质结构美。如:全国II卷第11题考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解释炫丽的色彩变幻化学反应;全国II卷第26题则是以烘托节日气氛焰色反应考查元素鉴定方法。

突出考查实践应用活动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探究等问题情境,考查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除有意识地加强与体育运动和生产劳动的结合之外,增加紧密联系科学技术进步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如:全国I卷第16题以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计算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重型运载火箭研发方面的进展;全国II卷第14题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探测器在“奔月”过程中所受万有引力的变化图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全国II卷第25题以汽车刹车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为背景,要求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的魅力在于合成新分子、创造新物质,开发新应用。如:全国II卷第36题以新型环氧树脂的合成为情境,考查有机物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全国III卷第36题以合成步骤少、产率高和操作简单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反应合成氧化白藜芦醇为基础,考查该功能物质的性质。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突出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生活相关问题的解决。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1题以果园生态系统为例,考查食物链、种间关系等生态系统基本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反映出生物防治害虫方法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特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导向;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37(4)题考查废弃培养基的处理方式,强调实验材料的合理处理和保护环境意识,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2019年高考试题精心选材,萃取精华,通过历史人物的群体垂范、古代思想的现代映射、传统美德的当代传承,在考查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的陶瓷制造、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7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英语

全国I卷书面表达题目设置了考生得知伦敦的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览,给美术馆写信申请做志愿者的情境;全国III卷书面表达题目设置了邀请外国朋友参加校内音乐节的情境;全国III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其中一个语篇以国外视角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这些语篇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及考试改革的进展,高考也呈现出一些特点。独立命制高考试题的省份在2018年大幅减少,采用新课标卷的省份越来越多,今年自主命题的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语数外纳入全国卷)、浙江,还有极少数省份的部分科目用全国卷作为高考试卷,其他科目自主命题,这种考试试卷的来源相比之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2016年开始,全国卷由全国卷Ⅰ,全国卷Ⅱ两套变为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三套。三年来,云南省一直使用全国Ⅲ卷。因此,研究2017与2018年全国卷理科数学的特点,对2020届理科数学高考备考复习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发现,2018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与2017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异同之处不小,特别体现在解答题上面,而全国卷Ⅲ的不同之处则比较小。


题号
2017卷Ⅰ
2018卷Ⅰ
2017卷Ⅱ
2018卷Ⅱ
2017卷Ⅲ
2018卷Ⅲ
17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
数列
解三角形
数列
18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概率、独立性检验
线性回归方程
分布列、数学期望
茎叶图、独立性检验
19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圆锥曲线
立体几何
圆锥曲线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20
圆锥曲线
概率统计、随机变量
圆锥曲线
立体几何
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
21
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导数
22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
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选讲
不等式选讲


选择题与填空题基本上以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为主,对比如下:2017年全国卷Ⅰ与2018年全国卷Ⅰ
两年都考察的知识点
复数的运算,集合的运算,概率,数列,向量,三视图,圆锥曲线,函数性质,立体几何,线性规划,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
2017年考察而2108年未考查的知识点
二项式定理,程序框图
2018年考察而2017年未考查的知识点
统计,函数零点,排列组合,
表2全国卷Ⅰ小题比较



2017年全国卷Ⅱ与2018年全国卷Ⅱ
两年都考察的知识点
复数的运算,集合的运算,程序框图,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线性规划,向量
2017年考察而2108年未考查的知识点
排列组合,数列,三视图,随机变量
2018年考察而2017年未考查的知识点
函数图象,概率,函数性质
表3全国卷Ⅱ小题比较


2017年全国卷Ⅲ与2018年全国卷Ⅲ
两年都考察的知识点
集合的运算,复数的运算,三角函数,二项式定理,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函数性质,函数与导数,函数零点,统计
2017年考察而2108年未考查的知识点
程序框图,线性规划,数列
2018年考察而2017年未考查的知识点
三视图,函数图象,随机变量,向量
表4全国卷Ⅲ小题比较


从上述表格中对比可以发现,高中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每一年都要考查的,还有一些知识点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不考查,但总的来说,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不仅是高考的要求,更是学生在高一个层次的学习中所必须具备的基础。


从选择题和填空题(小题)来看,这几套试卷除了某些知识点考查和分布不相同以外,总体的结构和对学生的要求大致相同,都遵循从易到难逐渐过度的特点,偏题、怪题基本没有,试题基本平稳,只要学生平时学得扎实,基本都可以发挥出来。
从解答题来看,两套全国卷Ⅲ中除17,18题之外,其他题目考查的都是同一个模块的内容,而17题一般就是考查数列或者解三角形,18题考查的内容基本也是概率统计,分布列,随机变量等内容,这些平时学生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的,因此,两套全国卷Ⅲ基本一致。但全国卷Ⅰ与全国卷Ⅱ在两年中解答题对各个章节考查顺序的调整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对2019届高考备考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从全国卷Ⅰ来看,以前认为概率统计及分布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考查的时候以中等难度题的形式出现,但在试卷中却与圆锥曲线的问题互换了顺序,作为一个难题出现,并和导数知识联系起来。这提醒我在今后的备考复习中应当注重灵活变化,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学会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定势思维和一层不变的套路已经行不通,平时要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训练,否则高考的时候学生会懵掉。
从全国卷Ⅱ来看,立体几何与圆锥曲线的考查顺序也发生了互换。对于立体几何,一般考查平行、垂直的证明和二面角、线面角的计算,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利用建立坐标系,求解法向量这种常规套路就可以解决,也是以中等难度题的形式出现,相信2020年的高考可不例外,而圆锥曲线一般是以难题的形式出现,而2018年却以中等难度的形式出现,这体现出了圆锥曲线的难度要求有下降的趋势,这无疑振奋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原来比较难攻克的圆锥曲线问题现在也可以通过努力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尤其是针对曲靖一中的学生,很有必要通过备考复习,让一部分学生有信心,有能力把圆锥曲线这道题的分数拿到。
从几套试卷综合对比起来看,重要的知识点每年必考,部分知识点轮流考。试题设计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的稳健、成熟的设计理念。试卷注意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考查数学思维品质,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在考察重点知识、强调能力立意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对扇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像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辨识,一些新定义的题型,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相关的题型,如中国古代的更相减损术,粮食堆成圆锥形对应的体积,建筑、天文、水利等为背景的问题。从这些题目不难发现高考试题也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而学生在这些模块中比较薄弱的的是数学建模及运算,数据分析等,因为目前不少学生都带着计算器,对一些计算比较依赖机器,造成了学生比较轻视计算,实际上计算能力一直都是高考一直在考查的重要部分。
结合上面试题的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和教育教学实际,我对2019届高考数学备考有如下一些想法和计划:
1、继续认真研究考试标准与考试大纲及各省市高考真题,对重点、难点、考点、命题趋势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使教学符合高考对学生考查的要求,对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落到实处,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平时不太注重的观察、归纳、猜想、阅读、速算,由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转化与化归等能力也应加强培养。加强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感觉”。
2、根据高考更加注重在知识的交叉点处命题的特点,在复习中注重加强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的教学。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3、对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定期复习巩固,不断强化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重视学生平时测试的总结与反思,重视学生对错误的纠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提升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规范答题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考试能力。
5、既注重班级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又对学优生和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优生,给他们提供可以拓展的学习材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他们在能在压轴题上有所突破。对于学困生,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除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之外,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持之以恒,每周定期组织他们对所复习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强化。高考改革进度不同步
首先,高考之所以没有实行全国统考一套卷子,是因为全国各地的高考改革进度不同步、不一致。我国的高考改革,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是,高考改革,并不是全国同步的,而是分区域进行探讨和尝试。有的地区,高考改革步子迈得快一点,有的地区高考改革慢一点,这充分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各地的高考形成的经验,再进行综合应用和推广。如果大家选择同一套试卷,就不能够体现各地高考改革的进度,对于各地的高考学生而言,也容易造成混乱。

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国省份众多,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在高考改革进行中,有的地区的高考难度会高一点,有的地区的高考难度会低一点,如果大家都用同一套试卷,一方面,体现不出区域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另一方面,成绩悬殊会很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套满分为750分的高考试卷,教育发达省份的考生,超过720分的人有可能很多。教育欠发达省份的考生,超过600分的人可能都不会很多。尤其是在平均分上,落差会很大。这种情况,就容易打击欠发达省份的考生的信心。


形成竞争势态

高考使用不同的试卷,还有利于形成竞争。如果全国各地的高考,都使用同一套试卷,这就意味着,全国各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都围绕着同一个考试大纲转。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进行高考改革和高考创新,就会非常难。因为大家的试卷都是一样的,就很难探索出高考的新模式和高考育人新方式。但是,如果我们分区域进行高考改革,允许各地在高考改革中,既要实现共性目标,又要体现个性追求,更容易形成百花齐放、你追我赶的局面。

总之,在小编看来,全国高考之所以不使用一张卷子,而是使用多套卷子,不仅仅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也有鼓励高考改革竞争的原因。对此,你怎么看?

全国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
地区
启动时间
执行时间
内容要点
浙江
2014年
2017年
1、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每门满分150分;
   
   2、选考科目实行"7选3"模式,每门满分100分,每科最多考2次;
   
   3、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4、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5、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6、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上海
2014年
2017年
1、不分文理;
   
   2、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13门科目;
   
   3、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
   
    
     4、外语一年考两次,6月一次,1月一次。含笔试和听说测试,每人最多考两次,最好成绩计入总分;
   
   
      5、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成绩和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6、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并按照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7、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北京
2017年
2020年
1、从2017年秋季入学高一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
   
   3、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4、自2018年起,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5、2020年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实行"3+3",探索"两依据、一参考"。
天津
2017年
2020年
1、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
山东
2017年
2020年
1、2015年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2016年语文和数学使用全国卷,2018年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2020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3、未来"一批""二批"合并,除提前批次外,不再分批次录取。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
   
   4、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海南
2017年
2020年
1、2020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2、2020年高考科目实行"3+3",选考实行"6选3",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
   
   
      3、总成绩按标准分呈现,语数外每科原始满分150分,转换成标准分,自选3科每门满分100分;
   
   
      4、从2017年起,海南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南取批次仅设本科批和专科批,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江西
2018年
2021年
1、不分文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3、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
   
      4、高考总分满分75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
   
   5、2016年起建立江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6、2016年起合并二三本,2018年起合并艺术二三本科批,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
湖北
2018年
2021年
1、取消文理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6选3;语数外用全国卷,自选3科用湖北卷
   
   3、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高考与高职招生分开;
   
   5、2021年实现"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
   
   6、探索分类投档、分类录取。
广东
2018年
2021年
1、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2、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3、外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次考试;
   
   4、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5、2016年,广东高考全部科目采用全国卷;
   
   6、2016年,广东二本A线B线将合并。
江苏
2018年
2021年
1、2021年高考“3+3”模式,文理不分科;
   
   
      2、统考科目语数外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3、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两考还在探索;
   
   4、分值比480分高,接近700分;
   
   
     5、"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6、2016年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河北
2018年
2021年
1、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2、高考科目实行"3+3";
   
   3、外语考两次;
   
   4、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以后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5、高校招生"两依据,一参考";
   
   6、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行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7、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重庆
2018年
2021年
1、取消文理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6选3;
   
   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4、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每年4月、6月)
湖南
2018年
2021年
1、2016年起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2021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3、实行"3+3"的考试模式;
   
   4、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5、逐步试点取消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6、2018年开始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
安徽
2018年
2021年
1、文理不分科;
   
   2、统考语数外,选考科目为"6选3"或"7选3"。
黑龙江
2018年
2021年
1、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总成绩750分不变。
辽宁
2018年
2021年
1、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总成绩750分不变;
   
   4、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5、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吉林
2018年
2021年
1、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
   
   4、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逐步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5、从2021年起,高校招生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贵州
2018年
2021年
1、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
山西
2018年
2021年
1、高考实行"3+3"模式;
   
   2、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3、外语"一年两考",较高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内蒙古
2018年
2021年
1、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河南
2018年
2021年
1、高考不分文理,实行"3+3"模式;
   
   
     2、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3、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分值不变,外语一年两考。
四川
2018年
2021年
1、高考实行"3+3"模式,成绩按等级赋分;
   
   
     2、语数外三门必考,外语考两次择优计成绩;
   
   
     3、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
   
   
      4、外语"一年两考",较高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5、高职院校在当年春季单独安排考试。
福建
2018年
2021年
1、选考科目自选3门;
   
   2、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2021年全面建立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3、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 录取模式改革。
西藏
2018年
2021年
1、2021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2、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高考总分66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70分;
   
   4、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5、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宁夏
2019年
2022年
1、2017年建立高中考试招生综合素质档案,在自主招生中使用;
   
   2、2018年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3、2019年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4、取消文理分科,选考科目"6选3",高考总分750分,语数外语每科150分,自选每门100分;
   
   5、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广西
2019年
2022年
1、2022年起广西统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2、高考科目实行"3+3"模式,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
   
   3、外语科目(含听力)同年有两次考试机会;
   
   4、选考科目从政史地理化生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科目之中任选择3科。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进行,每届学生只安排一次考试,每科满分100分。
   
   5、高考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6、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7、高职招生逐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陕西
2019年
2022年
1、语数外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2、高考实行3+3模式,选考6选3,每科可报考1次;
   
   3、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实现"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
   
   5、坚持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条件成熟后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6、自主招生在本科一批正式投档之前录取;
   
   7、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云南
2019年
2022年
推进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甘肃
2019年
2022年
1、2022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2017年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5、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
青海
2019年
2022年
1、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2、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4、2018年在各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新疆
2019年
2022年
暂无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全过卷课堂(ID:gaokaoyjzx) 

中学数学教与学(ID:zxsxjyx)选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